望城经开区:193亩闲置仓储地“蝶变”智能工厂
编者按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一直以来,长沙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积极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从智慧农田的科技赋能,到工业园区的“腾笼换鸟”;从闲置土地的精准盘活,到生态修复的绿色转型,长沙以创新破题,以实干作答,探索出一条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径。让我们聚焦这些生动实践,领略土地保护利用的长沙模式。
从产品制造到物流系统
整个产线自动化率达99%
生产线一天可生产约1.4万支电池
……
在望城经开区
德赛电池储能电芯一期项目厂房内
玻璃幕墙映出机械臂忙碌的光影
这个自动化、标准化、体系化、数字化的智慧工厂,三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闲置仓储用地。
2019年1月,某物流公司通过招拍挂方式竞得该地块,用地面积193.14亩,用途为仓储物流用地。但受多重因素影响,该公司建设意愿渐弱,项目未实际进场施工,造成土地资源被闲置浪费。
为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望城经开区遵循“提升发展一批、政府收储一批、强化二次利用”的原则,采取政府有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对土地用途进行调整后重新供地。
2022年6月,望城经开区等与该物流公司签订补偿协议,以1.39亿元收回其土地,7月挂牌给德赛电池储能电芯一期项目。2023年5月,德赛电池储能电芯一期项目全面建成。

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再开发后现场照片
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生产设备,搭建储能电芯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环境达到万级洁净度标准,局部实现千级控制。项目一期从产品制造到物流系统,整个产线自动化率达99%,打造出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无人黑灯工厂。目前,已实现年产值64亿元,年税收2.4亿元,亩均税收124万元。
储能电芯项目是德赛电池继智能手机软包电池后,在长沙投资的第二个项目。2019年,德赛电池长沙智造产业园落户望城,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望城速度”。而这一次,19天内开工建设,60天内首栋厂房封顶,210天实现整体竣工交付,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建设再次刷新了速度。
在这片曾经闲置荒芜的土地上,望城经开区以存量土地换取产业增量,有力推动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未来,德赛公司拟在长沙市建设二期、三期,待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0-320亿元,年税收8-12亿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芯”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