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主百科 | 喝茶的人都知道里面的门道有多深
饮茶在各种古装剧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甄嬛传》中提到了雨前龙井、碧螺春、六安瓜片等名茶,《甄嬛传》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清朝,此时斗茶之风盛行,在后宫中,皇后、贵妃等地位高的人能享用皇上赏赐的像雨前龙井这类名贵的茶,而低位分的常在、答应等只能喝普通的茶,甚至没有名贵茶的供应,这鲜明地体现出等级差异。例如华妃位高权重,衣食住行尽显奢华,茶自然也是最好的,这是其地位的象征。
从茶文化的角度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这也暗示了后宫众人在宫廷文化环境下,要遵循传统,各安其位,不得僭越。
在另外一部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烟火气息的唐时长安。剧中详细描绘了唐朝的社会风貌、服饰、饮食、建筑等文化细节,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风土人情?。
眼尖的朋友们会发现,剧组高度还原了唐人煮茶的场景。唐代盛行煮茶,工序极为复杂,在当时也是风靡一时的雅事,其工序细腻而讲究在煮茶之前,会有两道工序。第一道是饼茶烤炙,先在炉子上用火烤一下茶饼。
古人认为烤过的茶会产生香气,也同时把附在茶饼上的一层保护油烤化,利于下一步碾茶。唐代茶圣陆羽形容烤好的茶叶如“婴儿的手臂一样柔软”。烤好了茶叶之后,要趁热将茶叶装入纸袋,以保持其香气不散。等茶叶凉了以后,再碾成茶末。茶末还要经过专门的箩筛一下,去掉其中的茶梗。碾好的茶末并非如细尘,而是如同米粒一般,接着便可以煮茶了。煮茶过程也极为繁琐,往往需要些时辰。
器具对于饮茶的重要性
唐茶碾、绿釉茶铛、青瓷茶盒、青釉执壶等茶具?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
古人云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俨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感叹道:“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可见唐朝饮茶之风盛行。
唐人爱饮茶,不分贵族平民,到了“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地步。饮茶的过程很讲究,步骤多。采集好的茶叶,先在甑釜中蒸,再捣烂成泥,用铁范装成饼状,焙干保存。饮茶时取出茶饼,用青瓷茶碾压成末,装进青瓷茶盒临时存放。取井水或泉水,倒入绿釉茶铛烧煮,水快烧开的时候,用青釉茶则取茶末放入水中,并添加姜、盐等调料。茶汤煮好后,灌入青釉执壶,待温度适宜,倒进青釉绿彩瓷碗饮用,废弃的茶末则倒进青瓷渣斗。
碾茶器
茶碾主要用于将团茶、茶叶碾成碎末,材质多样,有石质、木质、陶瓷和金属质地等。长沙窑瓷器里常见的碾茶器包含碾槽、碾轮、擂钵以及造型特别的茶碾。其中,碾轮圆形,中间厚四周薄且中心有圆孔以便安装轮轴,碾槽为长条形,正面带凹槽,二者配套可碾碎茶饼。
唐??长沙窑碾槽和碾轮配合使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
擂钵
擂钵呈碗形,敞口,钵心露胎,内壁以放射状或团花式刻划纹为饰,口沿施青釉一周,外壁通常素面,底部多为玉璧底。擂钵需与杵头协同使用,碾磨用的杵头呈杵头形或蘑菇形。在功能方面,其既可用于碾碎茶饼,亦有部分学者提出主要用于研磨姜、蒜等调味品。该使用习俗绵延至今,典型代表即为擂茶,成为民俗文化传承的鲜活例证。
唐??长沙窑碗型擂钵??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
贮茶器
贮茶器主要用来贮藏、存储茶饼或散茶,也可用来放置调味品。器型多为圆盒,还有乌龟形,子母口带盖分上下两部分,表面常施青釉、绿釉或绘花纹点缀。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大茶合”铭茶盒??华菱石渚博物馆藏
唐??长沙窑茶盒和茶则一套??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
煮茶器
煮茶器,顾名思义就是烹煮茶饼或团茶末的器皿。长沙窑的煮茶用具主要有茶铛、茶铫等。茶铛,专事茶叶烹煮,形若鼎,身如釜,圭形竖耳,圜底三足,宽沿外倾。
唐??长沙窑绿釉三足茶铛??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
饮茶器
饮茶器是用来饮用茶水的工具,有茶杯、茶碗和茶盏等。茶具的选择对于饮茶体验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茶具会带来不同的口感和视觉享受。茶碗,便是用来饮茶的容器。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就有记载,书中写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唐??长沙窑"訖卓子”茶碗??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
茶盏是饮茶的用具,一般将器型较小的碗称为“盏”,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与碗相似,但一般情况下比碗尺寸略小一下,比杯大。
唐??长沙窑“荼盏子”???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类茶具,《茶经》中详细罗列了唐代煎茶法所涉及的煮茶、饮茶用具,还可细分为生火、烤茶、量茶、盛水、滤水、取水、清洁等用具......
唐朝饮茶风行促使唐长沙窑产品大规模生产并远销海外,让如今能见到讲究的茶具,为唐代茶文化研究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
铜官饮茶特色
姜盐豆子芝麻茶
铜官人饮茶也很有讲究,名曰“姜盐豆子芝麻茶”。听其名,就知道除了水,还有四种添料。姜、盐、豆子、芝麻茶,吃起来香,嚼起来脆,不但解渴,还健胃、趋寒、生津。所以如果你到铜官人家中做客,家家户户都会用这种茶来招待你,吃几家后,有时肚子都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