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沙铜官窑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思考_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赌场-【app*官网】

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赌场-【app*官网】

推动长沙铜官窑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思考

来源: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5-07-28 字体大小:

20251月,国家文物局更新批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长沙铜官窑遗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湖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其中。目前,长沙铜官窑已成为湖南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建议加快推动长沙铜官窑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长沙铜官窑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开放的文化重地。

一、长沙铜官窑遗址的基础与优势

(一)地理位置上,具有深处内陆腹地的独特性。根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保护状况报告》统计,截止目前,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成员共35个,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份,海丝史迹点超过70余处,绝大部分海丝史迹点位于沿海城市,而长沙铜官窑遗址作为不可多得的生产类遗址,留下了大量“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见证,是唯一一处位于内陆地区的海丝史迹点。

(二)遗产价值上,具备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长沙铜官窑遗址核心分布面积0.68平方千米。考古发掘表明,至今仍保留龙窑遗址77处、采泥矿遗址24处,以及一批作坊、码头、货藏市场、墓葬等遗存,真实而又全面地反映了唐代一个制瓷工业基地的文化面貌。同时,其赖以生存的山体、水系等自然要素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三)保护利用上,具有遗址公园的创新性。投入资金近5亿元,先后建成谭家坡遗迹馆、“梦回大唐”瓷版画廊、觉华塔、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陈家坪遗址,形成“三馆一塔一画廊”基本格局,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2年开园以来,考古遗址公园累计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带动发展陶瓷生产企业24家、陶艺作坊(门店)45家,陶瓷产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约3000人。

(四)文化传播上,具有内外兼收的首创性。2017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到“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其中,“黑石号”沉船出水长沙铜官窑瓷器达5.6万件,占比83%。长沙铜官窑根据中亚、西亚地区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定制了极具异域风情的器型和纹饰,产品远销至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乃至北非诸国,贸易涉及到今天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贡献者。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机制滞后。长沙铜官窑遗址分布范围广阔,包括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控制区共计22.68平方千米,而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作为遗址日常保护和管理机构,无法律授予的执法权限,在发生破坏文物事件只能劝阻和警告,更不涉及综合事项管理权限,大遗址之上的居民生产生活、遗址区内城市建设等管理权限十分有限。

(二)遗址保护任务艰巨。长沙铜官窑遗址现保留龙窑遗址77处,采泥矿遗址24处,但目前已完成龙窑遗址考古发掘的仅3处,对外展示的仅2处,且展示内容主要集中在瓷器成品,对长沙铜官窑于海上丝绸之路关联的遗迹点发掘和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遗址核心保护区仅进行了部分环境整治,其他区域仍然保持自然发展状态,遗址本体依存环境治理任务仍较艰巨。

(三)观感体验有待提高。博物馆作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第二课堂,博物馆提供的展览、文创、教育等产品占据着越来越多的份额。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中以多媒体和图文结合方式对文物进行解说,在与参观者的互动形式上仍显不足。

(四)海丝申遗差距明显。目前,70余处海丝史迹点保护管理人员共计3003人,其中在编人员共2192人,专门从事遗产保护专业技术人员865人,平均每处史迹点约14人,而长沙海丝申遗保护研究管理工作主要由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承担,目前管理机构共31人,在编人员17人,其中文博专业人员仅2人,占比6%,无人拥有高级职称,海丝申遗研究力量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化“管”:创新体制机制聚合力。借鉴浙江良渚遗址、西安大明宫遗址等地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经验,建议在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基础上,成立长沙铜官窑遗址管委会,管委会为综合性管理机构,既要负责遗址区内文物保护工作,也要负责城乡规划、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及其他工作的协调与监督,管委会既是文物管理部门,又是遗址管理区的行政单位,是一种结合两种职能的特殊行政区,拥有独立的财税权、执法权等,通过这些关键的职权,高效开展遗址区内一系列保护利用工作。

(二)专业化“治”:深化阐释研究强保护。建议在《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条例》的基础上,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明确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具体制度要求和保护标准,完善保护措施、提升保护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对长沙铜官窑遗址市场区、码头区、货藏区、生活区、墓葬区进行考古发掘,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来展示阐释,逐步推动尚未开放展示的部分遗址面向公众开放;全面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对游客服务中心、交通道路、旅游厕所及景观服务设施进行提质改造,规范景区标识标牌系统;建成生态智慧景区,持续提升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品质,营造舒心舒适的旅游环境,力争逐步达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三)多样化“导”:突出人民主体促转化。建议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场馆的展示方式,如多媒体说明牌、文物动态图、电子书APP等,突出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强调以人为本、以文说史、以物证史,进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持续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推动长沙铜官窑海丝文化进校园、进课题、进教材;通过建立馆校合作点、制作精品课件、推介研学精品线路和资源包等举措,把“殿堂”变“课堂”,让更多学生走进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青少年教育“第二课堂”。

(四)长效化“扶”:完善要素支撑增后劲。建议市、区财政将长沙铜官窑海丝申遗经费纳入常年部门专项预算并逐年增加,用于遗产区和缓冲区的资源保护和品质提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开展遗产点文物保护、环境整治、遗址监测、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制定文博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参照市直文博系统招聘人才方式引进高层次专业化人才,鼓励文博专业人才不断成长,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合国家前进的浪潮,让长沙铜官窑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作者系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刘艺苗)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