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关于长沙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登)_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赌场-【app*官网】

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赌场-【app*官网】

【转发】关于长沙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登)

来源: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11-29 字体大小:

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31.98亿元,增长4.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6位,获评“2023年度活力城市”,连续16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获批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分别晋升至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第4、第5、第15位。

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谋划布局“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整合17条产业链,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6大千亿级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两大集群迈向世界级。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

科技创新能力整体突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湘江科学城首开区启动建设,省“4+4科创工程”持续发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撑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进位到全国第8,再次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新增各类创新平台604家,其中国家级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入列7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18%,提升0.39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38家、总量达7889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总量达185家。

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在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获评“前10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10最佳口碑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71个,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53家。上市企业增至87家,总数和市值居中部首位。4家企业上榜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单。新设经营主体和企业达35.4万户、13.8万户,分别增长12.9%、14.1%,新设企业增长率保持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

城市吸引力更加彰显。获评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人才总量突破300万。深化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精心打造“年轻人友好城市”。成功举办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博鳌经安论坛第二届大会、世界计算大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长沙香山峰会等盛会,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开馆,国际友城增至35个国家57个城市,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出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稳经济23条”、促消费“20条”,发布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等文件。开展“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成为“中国夜经济活力指数”首发城市。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年新引进重大项目221个、总投资2572亿元。开展“五比五看”项目建设竞赛活动,545个市级重点项目、92个在长省重点建设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实施政策兑现专项行动。

(二)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卓有成效。湘江科学城首开区7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省“四大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行。索恩格全球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湖南分院、湖南钢铁集团技术研究院等企业研发中心(总部)落户长沙。先进制造业量质齐升。大力实施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制造业企业完成税收增长8%。大力推进“智赋万企”行动,获评2023年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6家、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4个,长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获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首次评价优秀等次。获评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服务业逐步回暖。6家单位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第一批优秀试点单位。规上企业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回升至5.7%。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长12%。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三)着力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首次进入全国前10,社会投资住宅项目审批便利度进入全国前5。长沙作为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指标标杆城市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完成108项年度改革要点任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市属国企重组整合。入选国家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11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年)》,排名全国首位。长沙机场首次获批第五航权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27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四)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能级优化升级。总体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点片区规划日益完善。十个重大城市片区铺排重点项目671个,年度完成投资1519.36亿元。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一期试运行,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有序实施,长沙新港(三期)铁路专用线开通运营,香炉洲大桥顺利合龙。改造重点片区14个、城镇老旧小区508个、城镇危旧房屋370栋、棚户区1690户。打赢第六轮电网建设“630”攻坚战,最大供电能力超过1200万千瓦。区域协同持续增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2-2023年50项合作事项均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协同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31项合作事项,加快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湘粤港海关“跨境一锁”快速通关在长沙启动。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首开区启动建设。乡村振兴全面深化。粮食总产量211.5万吨以上、完成省定任务。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3380亿元。6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五)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品质

碳达峰碳中和积极稳妥推进。率先全国省会城市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清洁全量焚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空气优良率达87.9%,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9天。超额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国省控断面水质连续5年优良率达到100%。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块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执行率实现三个全省第1。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荣誉数量位列全省第1。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省市重点民生保障仗24个项目51项指标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预期目标下运行,保持全省最低。启动残疾人友好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新增基础教育优质学位7.66万个,超年初目标任务2.66万个。建成普特融合学校9所,扩充优质特殊教育学位1080个。建设城区学校人行天桥6座。实现三甲医院区县(市)全覆盖。重点场所投放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施1200台。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个,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293户,新增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50家。鼓励探索托育服务多业态发展,新增托位10098个。新改建室外运动场155个。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1279台。送戏下乡进社区567场。全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持续巩固,新增放心肉智能监管平台入驻主体1.2万户。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7%,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粮食产量、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省定任务。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落地见效

1.突出以重点产业强链。推动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新能源汽车、先进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抓实17条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高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突出以产业生态建圈。深化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以“两清单两增量”为抓手,推动企业扩能升级,新增以存量拓增量项目130个以上。实施产业布局优化工程,培育一批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集聚区。优化提升中央商务区功能,建设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开展存量楼宇提质升级行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

3.突出以新兴产业壮群。加快壮大数字产业、智能产业、新能源、大健康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着力培育新赛道新领域领军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4.突出以数字经济赋能。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数字长沙”建设行动计划,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应用先导区、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

5.突出以市场主体筑基。开展“产业质效倍增年”活动,重点实施百亿产业项目和百亿产值企业、规工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六个增量倍增计划”。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市场主体总量达190万户。

(二)推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1.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湘江科学城为核心打造“一城一区三基地”,大力引进培育一批“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总部)和研发企业(中心)。夯实省“4+4科创工程”。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落实新一轮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争创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强化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市校(所)创新发展联盟机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同成交额提升30%。实施十大“揭榜挂帅”重大攻关项目及30个科技重大专项,力争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3.构建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深入落实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研发人才政策“十条”,实施科学家引航工程、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以及青年人才“小荷”、杰出创新青年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引才育才计划,大力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4.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构建“政产学研”协同体系,健全创新政策扶持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成立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加快引育一批高端智库和服务机构,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探索政府产业基金与头部投资机构、产业方共同组建子基金群。建设更多早期验证场景、融合试验场景、综合应用场景、示范推广场景。

(三)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化拓展

1.强化平台开放功能。持续优化湖南湘江新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高铁西城、虞公港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等对外通道建设。发挥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拓展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等集成式制度创新,加快中非新型易货贸易集散中心、国际商务商事集聚区、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积极申报全国第三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2.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全力争取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获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快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探索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项目推进实施新路径。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土地综合利用管理改革、供水价格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公积金审贷机制改革。

3.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加快实施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保持千列规模。推进长赣铁路实质性开工。推进长吉高速公路(长安段)、许广高速茶亭互通至长沙绕城高速公路、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G4京港澳高速长沙段扩容工程项目建设。

4.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4年行动计划,推动四大重点领域60项合作事项落实落地。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办好第十届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

(四)推动有效需求进一步激活

1.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核心科技攻关、节能减排降碳、民生补短板等领域,紧密对接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国家政策导向,加大力度谋划和实施一批优质项目。积极抢抓中央扩大专项债领域并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政策范围等机遇,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前期工作。持续推进“五比五看”项目建设竞赛活动。

2.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深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新能源汽车、房地产、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恢复和扩大,培育国货“潮品”、湘品湘用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建设国家级示范步行街,着重培育老字号特色街区,打造湖湘文化街区博物馆,培育建设智慧街区。推进文旅商体消费融合发展。

3.提高招商引资能级。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首席责任人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开展二次招商。持续推进“湘商回归”,充分发挥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招引专班作用。建立健全项目招商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推动招商项目加快形成投资实物量。

4.稳定外资外贸发展。高标准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深入推进中非博览会创新发展标志性工程。实施生产型企业进出口提升行动,推动生产型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至50%。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国际贸易。

(五)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全力抓好政策落地。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城市重大工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完善“政策找企业”机制和长效化联企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惠企政策资金“刚性兑付”、直达企业机制,推出一批“免申即享”和“全程网办”政策清单。

2.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扩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覆盖范围。深化水电气报装“零资料、零跑腿、零审批、零费用”服务。优化创新中欧班列平台运营模式,着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3.全力推动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涉企审批服务“一照通”、一类事“一口收办”等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从签约到落地“极简审批”政策包,打造投资建设“高速通道”。深入实施贸易便利化提升行动。

4.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合规审查制度。深入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六)推动城乡功能品质加快升级

1.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十个重大城市片区规划优化和产业导入。力争兴联路大桥竣工、香炉洲大桥建成通车,完成湘雅路过江通道、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北延线、新韶山南路建设,1号线北延一期载客初期运营。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开工改造城中村15个、城镇老旧小区300个、城镇危旧房屋300栋。

2.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有序疏解非省会功能,有序推动一般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物流基地以及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地区延伸。推进长沙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建设,打造一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产业镇。

3.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粮食产量稳定在42亿斤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推动70%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超过50万元。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370个,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00公里,升级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56所,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500公里。

(七)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更有获得感

1.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确保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不低于2023年。加大稳企稳岗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左右,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规范运营公租房。巩固提升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率,确保困难群众100%参加医保。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全龄友好型城市、残疾人友好型城市建设。

3.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建设“品质县中”10所,增加基础教育学位9万个以上。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标准化三年行动。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争创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新增托位6000个。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0家。提质改造城区农贸市场130家。新增停车位15万个。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台。新改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200处。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4.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建设100个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送戏下乡进社区(村)500场。力争长沙市工人文化宫首批项目建成投用。启动全市第四次文物普查。

5.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确保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85.3%。确保全年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确保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提升。

(八)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1.精准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建立健全房地联动开发动态监测管理机制,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持续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2.切实保障能源和粮食安全。持续推进电力“630攻坚”,高标准抓好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建设。推进城镇燃气“瓶改管”80个小区。深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力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3.织密扎牢城市安全保障网。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消防、燃气、重点商圈等十项重点,强化监管执法,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建设更高水平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快未达标堤防提质改造,开展易涝易渍点改造。新建急救站点5个,新增公共场所AED3000台,加快市应急(消防)综合救援训练基地建设,规划建设消防站18个。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兴安。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