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绿水青山二十年:漫染秋光的生态图景里,藏着怎样的时代答卷
? 秋分时节的望城,田垄间浅黄渐染,稻穗垂首轻晃;江面水雾氤氲,水鸟斜掠而过,惊起细碎波光;黑麋峰、九峰山群山绵亘,云色绕过峰尖。山风穿城而过时,携着溪谷的清润,也捎来秋实的淡甜。
这片地处湖南省中部偏北、湘江下游北岸的土地,既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长沙最年轻城区,更因雷锋精神发源地承载特殊精神坐标。多年来,望城始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遵循,将生态规划贯穿发展全局,让生态文明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入选湖南首个国家环境健康管理示范区。
如今的望城,天澄水碧,山骨含青,城郭焕新,田畴铺锦。空气质量指数改善率领跑长沙,国、省控断面年均水质达标率连续6年维持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堪称“生态宜居”典范。
破壁攻坚:多维联动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难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面对曾经传统制造厂房布局杂乱、城乡环保基建差距显著、山水与城镇融合度低的发展困境,望城以刚性监管筑牢生态保护制度防线,以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修复夯实生态基底,系统推进智能监测技术应用与产业绿色转型实践,全面落实“减污降碳”,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并广泛激活生态资源经济效能,不断推动“两山”理论落地转化。
护绿——针对已有生态系统,通过防控和治理双管齐下,守护现有生态存量不退化,为生态保护划出不可逾越的底线。
把好生态“入口关”。
护绿的第一道防线,藏在项目审批的笔尖与基层执法的脚步里。新建项目环评审批时,“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近年来,12个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被坚决挡在门外,从源头杜绝生态破坏的可能性。
监管的力量,更要沉到基层。
望城率先全市建立11个街镇生态事务中心,彻底打通环境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再也没有“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尴尬。近十年里,600起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8起典型案例的公开,以及1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落地,让“偷排漏排”“非法倾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成了碰不得的“高压线”,也让“破坏者买单”成了大家公认的规矩。
科技力量成为生态保护的“千里眼”“顺风耳”。
在大气污染防治战场上,望城构建了全方位、智能化的治理体系,为蓝天保卫战注入精准高效的动能。
工业源装上“电子眼”,在线监测实时预警,走航监测车“地毯式”溯源监督企业错峰生产,超标排放无所遁形;移动源严设“智能门禁”,路检路查与新能源车推广双管齐下,减少道路尾气;扬尘源落实“八件套”,围挡喷淋、密闭运输环环相扣,锁住扬尘“不乱飘”;餐饮油烟和露天焚烧依托街镇生态事务中心,辅以激光雷达、无人机“科技眼”,精准定位,即查即改。而秸秆“五化”示范项目的培育与收储利用链条的完善,更让农业废弃物变身资源增量。
9个街镇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站、2个省控空气质量监测站实时追踪空气环境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臭氧等5个参数。今年6月,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赌场-【app*官网】:PM2.5平均浓度稳定在14.6μg/m?,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望城蓝”在朋友圈刷屏走红。
以低碳减排为导向,积极指导企业推进绿色转型。
? 自2010年望城白沙化工厂率先关停,拉开长沙市产业绿色转型序幕。以三一重工桩机产业园实施全流程智能化改造为例,该企业2024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密度为每百万元收入14.47吨,较2021年基准年下降17.9%;同时通过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并加装在线监测系统,严格管控化学需氧量(COD)与氨氮排放,将废水COD排放强度降至每百万元收入0.34吨,较2021年降幅达84.5%。
大泽湖片区浅层地热能项目成效显著,年减碳量达2.79万吨,相当于新增155万棵树木的固碳量。在望城经开区,还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化”建设,打造金驰能源、长沙戴卡科技等绿色工厂与绿色供应链典型,持续引领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
治水先治污,截污是关键。
截至2024年底,湘江干流48个问题排口全部完成整治,管道截流让污水不再直排。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持续推进,让雨水归江、污水入厂。
污水变清水,乡村展新颜。
傍晚的乔口镇,村民李嗲嗲在饭后,正慢悠悠走到门前的池塘边散步,“以前咱这儿的生活污水没处去,只能就近往塘里排,那水臭得人都不敢靠近!现在盖了‘三池一地’,你看这水,清亮得能直接看见鱼游!”老人笑着指向塘面,语气里满是欢喜。
他口中的“三池一地”,正是农村为散户量身打造的污水处理模式——生活污水通过沉淀池初步过滤杂质、过滤池深化净化、氧化池分解污染物,再经人工湿地自然降解,最终实现无害化、资源化转变。达标后的清水既能补给池塘、滋养塘中鱼虾,也可用于周边农田灌溉。这一模式彻底解决了农村散户污水乱排的老难题,也让村民们告别了“污水绕村、异味扰民”的困扰,出门就能见清水、赏绿意。
如今,望城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乡镇污水管网覆盖率实现100%,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老百姓日子里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伴着渐暗的天色,乡村的烟火气里多了份清爽惬意,生活底色愈发鲜亮。
脚下这片沃土,藏着治理的“细功夫”。
在望城的稻田里,工作人员正查看耕地管控台账:“12.08万亩安全利用类耕地,每一块都有‘专属方案’,种上低积累作物,或土壤调理剂改良,措施到位率100%”。
重点建设用地更要过“安全关”,过优先开展地块调查评估、强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实现133个重点建设用地评估全覆盖。
针对涉化工企业开展全面“环保健康体检”,推动企业完成新化学物质登记;在铜官工业片区同步开展土壤与地下水协同防治试点,构建起“污染溯源-源头阻断-风险管控”的完整防控体系,9家企业实现“废水、废气、固废、风险隐患四项清零”。环境风险三级防控体系下应急演练常态化、物资储备库随时待命,从根源减少污染风险。
曾经的“垃圾负担”,如今成了生态循环的“新资源”。
“村里设分拣点,镇上有回收站,企业来加工,垃圾再也不是‘老大难’!”村民王大姐一边说着,一边把厨余垃圾投进专用垃圾桶。
2024年,全区处置厨余垃圾近9000吨,“村级分拣+街镇回收+企业加工”的三级收运分拣机制让可回收物“物尽其用”,全年已完成各类垃圾处置的全链条隐患排查整改,危险废物按规范实现闭环管理。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年处理量超1万吨,处理后的废品还会转运至循环经济产业园深加工为原材料。
从湘江江豚逐浪嬉戏,到城乡河畔清水岸绿,每一笔治理,都在为三湘大地的绿色添彩;每一处成效,都在守护着生态存量的生机与希望。
扩绿——针对待提升生态区域与受损环境,通过新增绿化建设与生态修复工程协同推进,拓展生态空间维度,为生态系统扩容筑牢基础。
山地绿化提质,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生态网络。
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林海间,油茶与乡土景观树错落交织,构成“生态+经济”复合型廊道。作为长沙市区海拔最高、植被最丰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均值超10000个/cm?,日释放氧气达2240吨,相继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沙城北生态标杆。
中部的乌山森林公园是都市近郊“四季皆景”的生态秘境,春有樱桃、夏有紫薇、秋有桂花、冬有银杏,与玉湖公园构成连接乌山水源至湘江的生态廊道;茶亭镇以油茶种植为特色,7200亩油茶林不仅绿化荒山,更带动可观综合产值;丁字湾街道的麻潭山废弃矿山通过地形修整、覆土复绿等工程,从“生态疮痍”变身“绿洲”。
全域施策,持续推进水体生态修复工程。
1956年人工开凿的千龙湖,曾是群众口中的病险水库。通过清淤疏浚与“退渔还湖”,2480亩水面重归澄澈,既保障30067亩农田灌溉,更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国家湿地公园;今年新开放的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历时3年将萎缩的“野池子”修复为近3000亩的生态绿洲,110余种水生植物构筑起760亩“水下森林”,165座圆形树岛成为近200种鸟类的栖居乐园;大众垸水系连通工程累计打通垸内主要河湖水系68公里,实现新老沩水、团头湖等主要水体的自流互通。同时在7处湖泊打造水生湿地近700亩,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构建生态净化系统。
茶亭水库实施“退渔还湖+生态护坡”后,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高塘岭街道湘江村整治67个小微水体,让宝丰湖重现Ⅱ类水质,并建成人工浮岛8000平方米,用于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水域总面积达936亩。团头湖作为长沙最大天然湖泊,在岸线生态修复后,形成了以芦苇、香蒲、菱角为核心的滨岸生态缓冲带,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与安全栖息地,2024年冬季迁徙季单日最高观测到3000余只候鸟;湘江流域建立“水上执法艇+岸基监控+无人机巡航”的立体化监管体系,加之人工增殖放流年年不间断,为湘江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至2024年,望城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4.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7%,黑麋峰等森林屏障与城区绿地系统有机衔接;自然保护湿地面积超13000亩,“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湿地生态景观重现,生态空间扩容成效显著。
万物共生,这里的声音都是生态的歌声!
古人以“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勾勒自然节律,这份镌刻于文明基因的生态智慧,也在这片土地得以具象化。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在此地扎根展叶,白鹤山麓首次发现的朱砂玉兰、黑麋峰顶低纬度罕见的山茱萸,均实现自然繁育。
在10公里江豚核心保护区,观测数据喜人:2023年捕捉到“一家三口”嬉戏的罕见画面,2024年江豚活动范围向上游延伸30公里,种群五年年均增长率达47%。伴随着“水中大熊猫”的回归,母亲河的生态链已然焕发出新的生机。
兴绿:围绕生态价值变现需求,通过盘活生态资源与推动“两山”转化双向发力,激活生态资源经济效能,构建生态保护与发展共赢格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望城以“兴绿”为核心支点,将生态资源盘活作为“两山”转化关键路径,通过“文旅融合+产业赋能”让“好风景”育出“好经济,成为县域生态价值转化的实践样本。
山林生金,森林生态激活经济潜能。
黑麋峰作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既是生态屏障,更是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地顺势构建“一区一带一山”发展格局,组建农文旅融合专班谋划全域旅游,“长沙520,爱上黑麋峰”“相约麋峰”金秋旅游节等活动接连聚拢八方人气。2024年国庆金秋旅游节期间,黑麋峰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强势登上长沙景区热力榜。桥驿镇2024年文旅综合收益同比上涨233%,“农业龙头+新兴文旅”路径带动500余人就业。“高山烟笋+铜鹅养殖+特色餐饮”的多元化庭院经济蓬勃兴起,带动当地增收突破6700万元,让山林绿意真正转化为群众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田野孕宝,生态认证打响农业品牌。
威尼斯赌场_澳门威尼斯赌场-【app*官网】:的田野上,生态种植正结出“金穗子”。茶亭镇“九峰山”牌辣椒严守生态标准并通过专业认证,纳入全区“湘赢辣椒”特色农业品牌培育体系,依托“望城农品”公共品牌提升附加值,成为农户稳定增收的“绿色名片”;桥驿镇“望驿红”万亩育秧基地、华庭农业等主体深耕生态技术,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年收益均破千万元。从田间生态管护到品牌矩阵打造,望城让每一寸沃土都成为“兴绿”富民的载体,印证了绿色农业的经济潜力。
生态与文化碰撞释放多元价值。
乔口镇深挖本土生态资源,打造“灯塔蓝塘寺”文旅IP,推动“文旅+农业”“文旅+体育”融合发展;2024年,铜官窑文化旅游度假区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大唐彩陶文化”为内核推出近300个特色产品,联动靖港古镇形成文旅集群,国风焰火节、大唐奇妙夜等活动圈粉无数,仅端午龙舟赛就吸引超8万人次客流,其客流量占全区总量30%以上,直接拉动旅游收入超60亿元。此外,茶亭镇以万亩花海为核心,全年举办文化艺术节、乡村欢乐跑等活动,吸引游客63万人次、带动增收5700万元。“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护绿”与“富民”同频共振。
同心向绿:精神铸魂聚合力,扮靓生态好家园
9月,桥驿镇黑麋峰“森林天眼”研学活动格外热闹——青少年们操控无人机监测林木、徒步调查动植物、演绎林业守护者故事,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生态保护技能,青春助力护绿。
作为雷锋精神发源地,望城深植“螺丝钉精神”于生态宣传教育,以志愿实践与阵地建设推动生态理念落地生根。湖南党史陈列馆的生态展区、黑麋峰生态教育基地等省级阵地,通过展览、讲座、实践年均接待群众十余万人次;银星湾公益诉讼法治基地以案例教学、模拟庭审普及生态法规。从校园“小课堂”到基地“大实践”,全区“人人护生态”氛围愈发良好,为生态治理厚植群众根基。
帮助公众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主动投身生态保护实践,“雷锋家乡人”的绿色担当,还在江边林下不断延续。
潮起湘江:以“望城样板”为起点,续写绿色发展新篇
二十载深耕,望城始终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目标,推动生态红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民生福祉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多维绽放。构建了“自然-民生-经济”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县域层面践行“两山”理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望城样本”。
“生态优先”从非坦途,但她把这条路走成了实景,让“绿水青山”真正化作百姓口袋里的甜、日子里的暖。这,便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时代命题最有力的回答。
湘江奔涌不息,青山绿意长存,这片土地的故事,仍在续写生态未来城的新篇章……